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 《中国金融》|立足国情致力金融学科发展——记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白钦先教授

C

nfinance

编者按

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贡献,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经过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匿名投票评选、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继熊教授荣获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本刊特发通讯以示祝贺。



作者|《中国金融》特约记者 李秀兰 马年

文章|《中国金融》2017年第13期


辽沈金融学科开创之师白钦先


白钦先教授

1939年生于山西清徐,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198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主任导师。白钦先教授是我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和金融教育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白钦先教授在教育战线工作的40年间,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培养博士、博士后百余名,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理论创新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金融教育领域百废待兴,在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白钦先教授积极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内容涉及全国金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审定评奖及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等诸多方面。他最早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功能”的人才培养规格理念,在全国金融类专业6门共同主干课的确立,中央银行学、比较银行学和国际结算学的设立、教学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先行先试。上世纪80年代初,白钦先教授积极参与辽宁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和保险学专业的创立和学科建设工作,其后又主持辽宁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使之成为全国高校中第三个获得国际金融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点,并于21世纪初成为全国金融学十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作为辽宁大学金融学科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首席学术带头人,白钦先教授最早提出为全国非金融类的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金融学课程。他组织编写的《金融通论》后来在全国金融院校得到普遍采用。在受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期间,白钦先教授认真严肃履职,提出调整学位评审授权的学科与区位结构、优化中国学位评审制度、开创中国职业学位教育特别是金融职业学位教育以及“办中国大教育”的建议。这些建议后来均被教育部门所采纳,对中国金融学科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的锐意创新者和冷静思考者


白钦先教授在金融理论研究创新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坚持不懈地投身于金融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系列性和综合性的科研成果。他先后创新性地提出了金融体制比较说、政策性金融说、金融资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说、三维金融架构说、金融结构功能演进发展说和新普惠金融说六大理论板块。


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白钦先教授针对全球几十个不同类型国家金融体系的演变与经验教训,进行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比较研究,从中提炼出金融“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业务分工、监督管理、构造方式、运行机制、运转环境和总体效应”九大相关要素,并有机地整合在“金融体制”这一特定概念下,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对策选择。也因这一开创性贡献,其专著《比较银行学》荣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国家一等奖。


其次,白钦先教授首次从基础理论依据、基本定性定位、独特功能与作用等角度为政策性金融提供了全新阐释和一系列政策选择,其专著《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3年中,白钦先教授向中央提出建议,将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在业务上彼此分离、在机构上相互独立,以此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金融体系。这些建议逐步得到相关决策部门采纳,白钦先教授也因此被业界称作“政策性金融之父”。


再次,白钦先教授提出非自然资源(即社会资源)的新概念,据此推导出金融资源概念,实现了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白钦先教授还根据戈德斯密斯量性金融发展观,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被称为“1998年中国金融的一件大事”,为此《金融时报》曾在头版头条予以宣传报道,并以“二十一世纪呼唤理性的金融发展观”为题两次发表评论员文章。


如今,古稀之年的白钦先教授仍研究不倦。近年来他对普惠金融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货币信用本来就应该是普惠的,资本被极少数人垄断和独享是对金融普惠性的异化;如今重提普惠金融,是对金融普惠性异化的历史性回归,普惠金融的共享属性应当成为中国金融的本质特征。


长期以来,白钦先教授在国际学术活动中积极发声。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坚持“汇率既是一种市场价格,更是一国的战略性调节工具”的观点,主张保持汇率稳定以维护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他围绕“金融强国战略”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阐明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性和发展方向,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提供了决策参考。


✎金融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奉献者


白钦先教授常说:我一生只做金融教育这一件事,这是一次冷静选择,终生无怨无悔。40年来,在白钦先教授的努力探索和积极倡导下,辽宁大学金融学科形成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四结合四统一”的全新模式,为国家培养金融本科人才千余人、硕士65人、博士100人、博士后7人,为我国金融教育和金融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


鉴于白钦先教授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理论创新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中国国际话语权把握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经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评定,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授予他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5月20日,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与辽宁大学共同为白钦先教授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54个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70余家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颁奖典礼。



中国保险精算突出贡献者李继熊


李继熊教授

1931年生,江苏苏州人。1948年始在上海从事保险实务工作,1949年进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55年被选调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中央财经大学前身)保险专修班学习,1956年留校从事保险专业教学与研究至今。李继熊教授历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名誉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名誉院长、保险学院顾问、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人事部经济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教材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寿保险业生命表制作顾问,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继熊教授是著名金融保险学家、保险教育家,是我国金融保险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在保险精算教育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保险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李继熊教授是新中国保险事业的第一代从业者,他亲身经历了我国旧保险业的整顿改造、新中国人民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保险业务的中断和恢复、保险业的改革开放、专业化经营和综合经营,见证了中国保险业历经艰辛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全部历程。实践的历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加深了李继熊教授对保险业的认知,而且使他对促进我国保险业稳健发展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从事保险教育的60余年中,李继熊教授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著书立说,大力引进国际保险和精算系列课程,全面构建和完善我国保险学科理论体系,培养了大批保险高端人才,为我国保险业特别是精算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继熊教授凭借丰富的保险实务工作经验和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成为我国培养保险事业干部的骨干教师,潜心培养国家急需的保险人才。1979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李继熊教授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创设了全国最早的保险学专业,于1980年开始招本科生。随着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涉外保险业务拓展需要大量国际保险人才,李继熊教授率先创设了国际保险专业,并于1982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属国内初创,无论教学方案、课程设置,还是实施计划、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一切都是从头起步。李继熊教授凭着长期积累的保险理论知识和保险业实践经验,最终使该校的国际保险专业成为我国保险教育的先锋和标杆。1986年1月,李继熊教授创立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并开始培养保险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1993年,李继熊教授创立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精算研究所(即“中国精算研究院”的前身),开始培养保险精算研究生。同时,李继熊教授还以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全国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发展保险学科,给各校进修教师讲授保险课程,并在全国保险专业师资班和中央电大等讲坛授课,为全国保险学科发展培养了大批师资。




保险学科教材体系建设的探索者


上世纪80年代,李继熊教授率先编著了全国最早的一批保险教材。1985年,他与陈继儒教授合作编写的《保险概论》,填补了我国保险教育教材在保险业务恢复后的空白。同年,李继熊教授在中央电视广播大学主讲《保险概论》,探索建设多层次的保险教育渠道。1987年李继熊教授与魏润泉教授和应向民教授合作编著《海上保险》,成为涉外保险人员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教材。李继熊教授1996年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编的《人身保险学》和《船舶保险》,成为全国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专业教材。


李继熊教授是保险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倡导者和西方先进保险与精算课程体系的引进者。他主导引进了英国特许保险协会(CII)的会员资格考试以及考试科目所用的有关教材,完善了国际保险专业课程,成效显著。他还全面引进了英国精算师协会的英国精算课程体系,创设了英国精算的中国教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保险教育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保险学科的突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由此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奠定了基础。


李继熊教授不仅是我国保险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之一,也是我国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长期以来,他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理论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对构建我国保险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李继熊教授在《保险研究》上先后发表了“有关建立保险基金的理论”和“保险是金融事业的组成部分”等论文,系统阐述了保险的重要意义以及保险在金融体系和社会体系中的重大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和保险业恢复后最早系统研究保险基本理论的重要论文,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于1984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保险企业管理》、2001年发表的《迎接WTO,加快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等论文,为我国保险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李继熊教授发表的《保险的经营效益和运营管理》《保险企业财务活动的特点》等文章为解决保险行业发展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上世纪80年代,李继熊教授对船舶保险的研究为打开我国船舶保险市场、推动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继熊教授耕耘保险教育数十载,他勤奋敬业、脚踏实地、勇于开拓,为我国保险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1世纪初,美国保险经济学会在世界范围内推选出10位对保险教育和保险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李继熊教授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学者,为中国保险学人赢得了荣誉。2007年底,我国精算师协会正式成立,授予李继熊教授“中国精算事业杰出贡献奖”;2009年11月,李继熊教授入选中国保险学会“新中国60年保险60人”。


鉴于李继熊教授在金融保险理论研究、保险学科专业建设、金融保险人才培养和推动保险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经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评定,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授予他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2017年5月6日,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与中央财经大学共同为李继熊教授举办了颁奖典礼,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了颁奖典礼。


原文链接:


香港东英教育基金会 上海景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淳大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大陆期货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三亚嘉宾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同创九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邦泰摩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中国人民银行 东北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厦门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电话:010-62573204
传真:010-82616472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lhrfoundation.org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43号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1号楼610室
邮编:100086       机构官方微信账号:liuhongruf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保留所有权利
捐款账户信息
户  名:北京市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北京清华园支行
账  号:1109 0712 6110 902